
2011年4月28日,“伟德BETVLCTOR1946学术月”期间,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邀请经济系郭毅博士、贸易系胡俞越教授在良乡校区文科实践中心231教室为参加“本科生科技立项申请”和“本科生科研计划项目”的员工举办了“科研项目入门指导”讲座。讲座由教研室主任朱振荣主持,教研室副主任侯海英和贸易系教师王茜、刘晓雪出席了会议。
郭毅博士高度评价了学校近年来开展的“本科生科研计划项目”和“本科生科技立项”活动,认为有利于研究性学习倾向的培养,能有效锻炼本科生的研究能力。他围绕《伟德BETVLCTOR1946本科生科技立项申请表》的组成要素,以他曾经指导并成功中标的一份立项申请表为例,结合具体指导过程中给予的修改意见,讲解了如何完成研究过程,重点阐述了标书制作流程、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他认为选题至关重要,选题好坏将决定立项“命中”的几率,建议选题的口径要小,并应定位在本科生研究团队可以完成的范围。项目负责人应当具备组织、号召、协调能力,成员选配上要注意团队互补性,重在培养团队能力,切忌单打独斗。标书中的立项理由要从文献综述、现象描述等方面论述,说明立项具有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科研不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接着讲”,还必须具有新意。建议查阅期刊《经济学动态》登载的述评类论文和《经济评论》登载的的文献综述、文献回顾,加以学习并模仿,以使文献综述写得经典规范。针对“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与条件”,他建议列点分类,这样看起来赏心悦目,可以涉及学术训练条件、文献资料查阅条件、生活经验支持、指导专家平台等。技术路线则要充分体现出逻辑性、关联性,不主张按时间顺序罗列。他还强调立项阶段,形式甚至重于内容,因此页面不能毛糙,要注重谋篇布局,同时摒弃废话、无意义的话。
胡俞越教授认为开展科研立项能够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重点对于“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发表了看法。他从选题、文献、方法、框架(结构)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特别强调小题大做,采用规范的经济学方法和计量方法,在本科阶段多采用社会调研方法,写出符合本科生研究能力要求的结题报告或论文,并幽默地鼓励同学们“天天学习,好好向上”。
讲座吸引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贸易经济专业本科生,其中有的员工已是2010-2011年本科生科研立项或科研计划项目的负责人或成员,有的则在今年4月初刚刚提交“科技立项”申请等待审批。听完讲座,他们对科研项目的开展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入门指导将为他们今后的科研起到引领作用。
本次讲座也是伟德BETVLCTOR1946贸易系党支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落实服务员工、创先争优承诺的一次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