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巴斯夏的经济思想的启示》
2011年6月15日上午,伟德BETVLCTOR1946本学期第四次博士沙龙如期举行,财政教研室史明霞博士主讲了《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巴斯夏的经济思想的启示》,教研室主任姜竹教授主持了沙龙活动。伟德BETVLCTOR1946财政系副主任吴强副教授、孙凤仪副教授、马乃云副教授、杨琼博士,经济系胡俞越教授、李丽副教授、徐秋慧博士,保险系乔杨博士以及财政系部分硕士研究生出席了沙龙现场并参与讨论。
史明霞博士首先亮出经济学18大定律,然后重点引导大家参与讨论“破窗理论”,由此引出“破窗理论”的提出者——巴斯夏。然后从巴斯夏的生平、巴斯夏的主要经济理论、看得见与看不见、现实中的看得见与看不见、沙龙讨论以及总结语等六个版块展开今天的主讲活动。
首先,史博士为大家讲述了巴斯夏的生平。巴斯夏全名克洛德·费雷德里克·巴斯夏1801.6.29-1850.12.24,并重点讲解了巴斯夏为什么是“破窗理论”的“创造者”、为什么是自由放任主义坚定而不知疲倦的“捍卫者”。
巴斯夏的主要经济理论部分,史博士首先介绍经济学说发展史,由此指明巴斯夏经济思想的历史坐标定位,并介绍其主要经济思想——《和谐经济论》,主要内容为根据巴斯夏认识到的事实,得出第一条经济和谐的原理:随着一国投入的资本的增加,工人从生产中所得到的份额在百分比和总额两个方面都有增加的趋势;资本所有者在总额上有增加的趋势,但百分比呈下降趋势。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需求、努力和满足,以及交换理论、价值理论、服务价值论、资本和谐等。在这一部分的最后,史博士结合巴斯夏的生平与著作重点讲述了巴斯夏短暂而灿烂的著述生涯。
在“看得见与看不见”部分,史明霞博士为大家讲解了“在经济领域,一个行动,一种习惯、一项制度或一部法律,可能会产生不止一种效果,而是会带来系列后果,在这些后果中,有些是当时就能看到的,它在原因发生之后立刻就出现了,人们都能注意到它;而有些后果则得过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它们总是不被人注意到,如果我们能够预知它们,我们就幸运了。”“一个好经济学家与一个坏经济学家的区别就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仅仅局限于看到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考虑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那些只能推测到后果。这种区别可太大了,因为一般情况都是,当时的后果看起来很不错,而后续的结果却很糟糕,或者恰恰相反。于是,事情经常就是,坏经济学家总是为了追求一些当下的好处而不管随之而来的巨大的坏处,而好经济学家却宁愿冒当下的小小的不幸而追求未来的较大的利益”。同时,史明霞博士把巴斯夏列举的各种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例子给大家展示出来,比如破窗理论、军队复员、赋税、剧院与高雅艺术—国家应该补贴艺术吗?公共工程、中间人、贸易管制、机器、信用、阿尔及利亚、节俭与奢侈、就业的权利与保证获取利润的权利等等。
在“现实中的看得见与看不见”这一部分,史博士为大家列举了许多现实中的“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例子,比如看得见的馅饼和看不见的陷阱、看得见的“高度”和看不见的“深度”、看得见的收益和看不见的损失、但得见的“利润”和看不见的“责任”、看得见的快乐和看不见的忧伤、看得见的成就和看不见的努力,看得见的轻松和看不见的麻烦、看得见的爱情和看不见的情结、看得见的成绩和看不见的努力等等。并具体举例给大家阐述几个例子,如丰裕和稀缺,只考虑生产者的直接利益就会违背社会利益;而将消费者的直接利益作为考虑的基准,就是将整体利益作为制定社会政策的依据;请愿书,蜡烛、烛芯、灯笼、烛台、街灯、烛剪、灭火器制造商以及牛油、原油、松脂、酒精生产者及所有与光亮有关的厂商给议会议员的公开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史明霞博士也指出了巴斯夏的错误,如破坏行为有天灾与人祸之分,“天灾是无可避免,其后在灾后重建方面的资源投入时不得不的选择,而破窗之类的人祸,是可以根据条件相应预防或避免”,“在天灾发生后,同样存在不赈灾的看不见的成本,那就是潜在的社会失序和动乱的成本”,同时巴斯夏也没有考虑长短期权衡的问题。
最后,史明霞博士引出现实的车房限购令,与在座的各位师生展开趣味盎然的讨论。胡俞越教授、孙凤仪副教授、吴强副教授、徐秋慧博士、姜竹教授依次发表了见解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