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下午,伟德BETVLCTOR1946博士沙龙系列活动在综合楼701进行。本次沙龙由产业经济学科徐振宇副教授主讲,围绕发表在《经济学动态》的论文《社会网络分析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进展》(该文同时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而展开。学院部分教授和产业经济学、金融、国民经济学等专业的硕士生参加了研讨活动。
作为开场白,徐振宇副教授认为,所谓的“研究型论文”,至少包括三类,即经验研究论文(empirical study)、案例研究论文(case study)和综述型论文(literature review)。接下来,他介绍了近些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外日益流行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简称SNA)的产生背景、发展脉络、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围绕网络结构(network structure)、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和网络形成(network formation)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框架。他指出,所有社会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关系型社会”(现阶段的中国尤其如此)。这种社会的特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结构必然对经济社会行为产生复杂影响。但是,主流的经济理论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关系”这一关键变量,从而必然影响对经济社会行为的解释能力。徐老师还简要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在经济学领域(包括金融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组织),甚至在日常生活(如社交网络、学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在沙龙的讨论阶段,徐老师与沙龙参加者进行了比较充分的互动。